[小狐熊週記] 20211129 (下篇) 超齡交流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1月 29, 2021 我覺得小狐熊的智能已經發展得很努力了,但我仍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一些超齡的交流。以下分享一些小對話:#負重前行每天早上都要推著總重四五十公斤的推車去幼兒園,有時候還得淋著雨、追趕著紅綠燈。坐在推車上的狐熊渾不覺苦,還會笑著喊「衝啊~衝啊~」我就會在他們身後說道:「你們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且真的很重! >_<」#人生七十古來稀(小狐熊剛坐上車,汽車的胎壓偵測器因胎壓不足而發出嗶嗶聲)阿羊趁機開始解釋:「可能是因為今天天氣比較冷,所以胎壓就降低了」「剛好教你們個受益一生的順口溜:『人生七十古來稀,PV=nRT』」「由此可見當T下降、而V沒變的時候,P也會下降哦!」不要問我小狐熊作何反應,因為基本上沒有什麼反應。都嘛我在自言自語。只不過以前我的對象是塑膠黃色小鴨,現在的對象變成了活體狐熊而已。最近還有跟小狐熊討論到的幾個主題是:「鯨魚可以說是魚嗎?」「我們可以把山羊或綿羊叫作是牛嗎?」「黑肉底、白羊毛的羊,該叫他黑羊還是白羊?」「斑馬是白底黑紋還是黑底白紋?」「當浣熊護士叮嚀說要洗手的時候,小鳥到底需不需要洗手?」一如真實人生一樣,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思考而已。註:維基百科 - 黃色小鴨的典故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小狐熊週記] 20230417 努力修行的人,注定不可能戰勝享受修行的人 4月 17, 2023 最近時不時就會有人訝異於小狐熊怎麼認得那麼多字, 還以為我們是不是把小狐熊送去了什麼嚴格的學校, 逼著他們每天在水深火熱中學習認字。 我覺得這個訝異是很正常的,因為小狐熊才三歲。 三歲小兒不管是溜滑板、吊單槓、 還是琴棋書畫隨便哪一項來表現一下,都可以讓人覺得驚奇。 像我認得的字明明比小狐熊多了十倍還不只, 但早已沒有人訝異於我怎麼認得這麼多字。因為我已經三十多歲。 方仲永五歲的時候被視為神童,我想是因為他只有五歲。 五歲小兒非常容易做出超越期待的表現, 因為眾人對五歲小孩的期待並不高。 若將五歲神童同樣程度的能力放到二三十歲,也不過泯然眾人矣。 昨天一家四口在車上,小狐熊在後座突然開始討論起標點符號的用途 小熊:「句尾音拉得比較長的時候,可以用破折號。」 小狐:「如果句子還沒有講完的時候,可以用刪節號。」 他們這段對話確實讓我感到訝異。因為這個討論既正確又具體, 超出了我對小狐熊的預期。 但隨即想想,又覺得其實也沒那麼意外。 因為我們三個人過去確實一起花了數百個小時, 在故事書裡一次又一次地體驗了不同標點符號的運用。 因此小狐熊完全有充份的理由講出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錯的是我, 我對小狐熊的學習能力有著錯誤的期待。 ……我的期待太低了😆 作為一個讀書的人與一個寫作的人, 我對於標點符號有一種近乎潔癖的執著。 而當我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 這種對於標點符號的態度也就在我的故事賞析中顯露出來。 標點符號就是作品的一部份,如果閱讀時忽略了標點符號, 那體驗就是缺損的。所以我在講讀故事時, 對於標點符號的運用確實常有著墨。 小狐熊耳濡目染之下也就學會了基本的用法。 話說我前陣子借了一本書來研讀,書名是《一次搞懂標點符號》。 茲引述作者康文炳先生兩段我極為認同的文字如下: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它關乎寫作態度。 人們往往認為標點符號是「小技藝」, 但一位嚴謹的編輯人絕不能這麼想。好的寫作者了解, 標點符號可以協助自己釐清思緒,也讓讀者讀起來清朗明暢。 好的寫作者更知道,熟稔地運用標點符號,能控制讀者閱讀的速度, 從而營造出文稿的節奏感。 把標點符號的螺絲鎖牢、釘子釘好,也絕不僅是一種「小技藝」, 它關乎你對寫作的「態度」! 「我一直相信,好的寫作者必然是字斟句酌的,它對文字的選取、 擺置,有一種近乎潔癖的思慮,對標點符號也不可能大意。是的, 僅懂標點符號,不會讓你寫... 閱讀完整內容
[小狐熊週記] 20250505 在孩子身上打造閱讀自動化 5月 05, 2025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即使孩子已識字,我仍堅持唸書給他聽」 我立刻就被這個標題打中了! 因為小狐熊也已識字, 但我在堅持唸書這件事上遇到一些困難,想知道作者怎麼克服的。 但我讀了文章第一段, 才發現自己根本會錯意了。 這篇文章講的是:孩子想聽父母唸書,但父母懶得唸,孩子也就不閱讀了。 癥結點在於「孩子想,父母不想」 但我的面臨的困擾是:我想要唸書給孩子聽,但孩子寧可自己看書也不想要我唸。 癥結點在於「父母想,孩子不想」 情況正好相反, 所以這篇文章對我來說幫助不大😅 不過這篇文讓我意識到了在「親子共讀」這件事上, 原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出發點。 第一種是這篇文中有提到的:「多數家長在孩子幼兒時,願意唸繪本給孩子聽;等孩子上小學識字後,就不念了。」 我感覺這種家長視唸書為一種代工: 孩子做不到的事,暫時由父母代勞。 所以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就由父母幫忙唸出來。等到孩子識字了,父母也就順理成章、工成身退。 但我是另外一種家長。 在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的目標從來沒有放在識字上。 我的野心更大,我想實現的是閱讀自動化。 因為把字唸出來這件事,用點讀筆就做得到了。 甚至現在直接拿隻手機開個鏡頭,就可以幫你把書上的文字都辨識出來並唸出來。 但比起代工唸書,我在親子共讀的時候做得更多的其實是藉此展示我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 也展現出我在思考時的批判性思維與論證。 或是也可以說我就是在示範讀書與思考的樂趣。 而這種樂趣是不會因為孩子學會識字就停止的。 其實要論唸書時所帶出的思考, 不管是廣度與深度,我都是唸不贏 AI 的。 但有一點我目前做得比 AI 好的就是: 展現讀書的樂趣。 情緒是會傳染的, 而目前人傳人的傳染力還是最強的, AI 再怎麼努力表達出喜悅,目前終究還是弱了一點。 傳染讀書喜悅的這件事,暫時無法代工。 正如同聖修伯里那句老話: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艘船, 不是先請大家去收集木材或是編織帆布。 而是先激起人們對浩瀚海洋的渴望。」 我也這麼覺得: 「如果你想要實現閱讀自動化, 不是先叫孩子學習識字, 而是要先激起孩子對思考與學習的渴望。」 如果要說思考與學習,可能太高太遠太抽象了。 但就表面行為而言, 我好像真的成功實現閱讀自動化了。 有一次晚上睡覺前, 我興致勃勃問小熊說要不要唸書給他聽。 小熊說不用。 後來他就自己跑去看書了…… 我只能說又失望又開心😂 前幾天看... 閱讀完整內容
[小狐熊週記] 20250428 各方面都不會太差的孩子 4月 28, 2025 確實有些人在全方位能力上都優於平均, 但畢竟是少數。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 「我的擇偶要求並不高, 不用樣樣頂尖,只要都不要太差就好。 不必頂標,都有達到前標就好了。 (即 PR75,在 100 個人當中排在第 25 名)。」 哈哈,這個「並不高」的要求,有多簡單呢? 假設我們要找一個人: 身高不要太差,長相不要太差, 體能不要太差,智力不要太差, 收入不要太差,社交不要太差, 脾氣不要太差,品性不要太差, 衛生不要太差。 這些應該都是很基本的要求吧? 我們先不要列太多,就這幾項基本的就好。 在全人類中,每個項目都有四分之一的人能達到前標。 如果假設這些項目是獨立的, 那麼要遇到一個「各方面都不要太差」的人選,機率有多低呢? 大約是四分之一的九次方:(1/4)^9=0.0000038147 鄉親啊,這種「不要太差」的人才,根本比萬中選一還要稀少啊! 大概三十萬個人之中,才會出一個。 你這輩子有認識三十萬位異性嗎? 沒有的話,那此生都沒遇到合格的對象是正常的。 如果還真的碰巧給你遇見了這種奇才, 通常都已經是別人的伴侶了。 --- 講了這麼多,我其實是想說, 要找一個「不要太差」的伴侶有多難, 要養出一個「不要太差」的孩子就有多難。 想讓孩子全方位優秀,在機率上來說是困難的。 但我們可以做的是: 盡量享受他優秀的地方, 並多配置一點耐心與愛心在他不如人的地方。 因為前幾週週記算是把小狐這傢伙數落了一頓, 那今天就來講講他厲害的地方好了。 --- 前幾天我在講解八卦給小熊聽, 寫下了「爻」這個字。 後來小狐經過看到,就問這是什麼字。 小熊竟然趁機嗆小狐說「蛤,你不認識字嗎?」 明明小熊也是三分鐘前才學會的🤣 我見狀就問「哦?小熊你認識字嗎?」 隨之寫下了「饕餮」這兩個字給小熊看, 小熊當然不認識😆 這時小狐突然說,這是龍的九個兒子其中一個,而且很貪吃。 我大驚,想說這傢伙是怎麼知道的!? 我印象中好像有跟小熊講過龍生九子這件事, 但當時小狐並不在場。 那為什麼小狐連這個都知道呢🤔 在我跟小狐熊的對談中, 我經常在講的一句話就是「蛤?你怎麼知道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猜應該都是看書看來的吧。 小狐從小就很喜歡口頭分享他從亂七八糟的地方看來的知識, 也不管別人有沒有想要聽。 有些東西是我早就知道的, 但我總是會說「謝謝你跟我分享~」 有些東西是我根本沒興趣...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