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熊週記] 20250505 在孩子身上打造閱讀自動化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即使孩子已識字,我仍堅持唸書給他聽」 我立刻就被這個標題打中了! 因為小狐熊也已識字, 但我在堅持唸書這件事上遇到一些困難,想知道作者怎麼克服的。 但我讀了文章第一段, 才發現自己根本會錯意了。 這篇文章講的是:孩子想聽父母唸書,但父母懶得唸,孩子也就不閱讀了。 癥結點在於「孩子想,父母不想」 但我的面臨的困擾是:我想要唸書給孩子聽,但孩子寧可自己看書也不想要我唸。 癥結點在於「父母想,孩子不想」 情況正好相反, 所以這篇文章對我來說幫助不大😅 不過這篇文讓我意識到了在「親子共讀」這件事上, 原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出發點。 第一種是這篇文中有提到的:「多數家長在孩子幼兒時,願意唸繪本給孩子聽;等孩子上小學識字後,就不念了。」 我感覺這種家長視唸書為一種代工: 孩子做不到的事,暫時由父母代勞。 所以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就由父母幫忙唸出來。等到孩子識字了,父母也就順理成章、工成身退。 但我是另外一種家長。 在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的目標從來沒有放在識字上。 我的野心更大,我想實現的是閱讀自動化。 因為把字唸出來這件事,用點讀筆就做得到了。 甚至現在直接拿隻手機開個鏡頭,就可以幫你把書上的文字都辨識出來並唸出來。 但比起代工唸書,我在親子共讀的時候做得更多的其實是藉此展示我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 也展現出我在思考時的批判性思維與論證。 或是也可以說我就是在示範讀書與思考的樂趣。 而這種樂趣是不會因為孩子學會識字就停止的。 其實要論唸書時所帶出的思考, 不管是廣度與深度,我都是唸不贏 AI 的。 但有一點我目前做得比 AI 好的就是: 展現讀書的樂趣。 情緒是會傳染的, 而目前人傳人的傳染力還是最強的, AI 再怎麼努力表達出喜悅,目前終究還是弱了一點。 傳染讀書喜悅的這件事,暫時無法代工。 正如同聖修伯里那句老話: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艘船, 不是先請大家去收集木材或是編織帆布。 而是先激起人們對浩瀚海洋的渴望。」 我也這麼覺得: 「如果你想要實現閱讀自動化, 不是先叫孩子學習識字, 而是要先激起孩子對思考與學習的渴望。」 如果要說思考與學習,可能太高太遠太抽象了。 但就表面行為而言, 我好像真的成功實現閱讀自動化了。 有一次晚上睡覺前, 我興致勃勃問小熊說要不要唸書給他聽。 小熊說不用。 後來他就自己跑去看書了…… 我只能說又失望又開心😂 前幾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