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熊週記] 20211129 (下篇) 超齡交流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1月 29, 2021 我覺得小狐熊的智能已經發展得很努力了,但我仍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一些超齡的交流。以下分享一些小對話:#負重前行每天早上都要推著總重四五十公斤的推車去幼兒園,有時候還得淋著雨、追趕著紅綠燈。坐在推車上的狐熊渾不覺苦,還會笑著喊「衝啊~衝啊~」我就會在他們身後說道:「你們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且真的很重! >_<」#人生七十古來稀(小狐熊剛坐上車,汽車的胎壓偵測器因胎壓不足而發出嗶嗶聲)阿羊趁機開始解釋:「可能是因為今天天氣比較冷,所以胎壓就降低了」「剛好教你們個受益一生的順口溜:『人生七十古來稀,PV=nRT』」「由此可見當T下降、而V沒變的時候,P也會下降哦!」不要問我小狐熊作何反應,因為基本上沒有什麼反應。都嘛我在自言自語。只不過以前我的對象是塑膠黃色小鴨,現在的對象變成了活體狐熊而已。最近還有跟小狐熊討論到的幾個主題是:「鯨魚可以說是魚嗎?」「我們可以把山羊或綿羊叫作是牛嗎?」「黑肉底、白羊毛的羊,該叫他黑羊還是白羊?」「斑馬是白底黑紋還是黑底白紋?」「當浣熊護士叮嚀說要洗手的時候,小鳥到底需不需要洗手?」一如真實人生一樣,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思考而已。註:維基百科 - 黃色小鴨的典故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小狐熊週記] 20250505 在孩子身上打造閱讀自動化 5月 05, 2025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即使孩子已識字,我仍堅持唸書給他聽」 我立刻就被這個標題打中了! 因為小狐熊也已識字, 但我在堅持唸書這件事上遇到一些困難,想知道作者怎麼克服的。 但我讀了文章第一段, 才發現自己根本會錯意了。 這篇文章講的是:孩子想聽父母唸書,但父母懶得唸,孩子也就不閱讀了。 癥結點在於「孩子想,父母不想」 但我的面臨的困擾是:我想要唸書給孩子聽,但孩子寧可自己看書也不想要我唸。 癥結點在於「父母想,孩子不想」 情況正好相反, 所以這篇文章對我來說幫助不大😅 不過這篇文讓我意識到了在「親子共讀」這件事上, 原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出發點。 第一種是這篇文中有提到的:「多數家長在孩子幼兒時,願意唸繪本給孩子聽;等孩子上小學識字後,就不念了。」 我感覺這種家長視唸書為一種代工: 孩子做不到的事,暫時由父母代勞。 所以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就由父母幫忙唸出來。等到孩子識字了,父母也就順理成章、工成身退。 但我是另外一種家長。 在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的目標從來沒有放在識字上。 我的野心更大,我想實現的是閱讀自動化。 因為把字唸出來這件事,用點讀筆就做得到了。 甚至現在直接拿隻手機開個鏡頭,就可以幫你把書上的文字都辨識出來並唸出來。 但比起代工唸書,我在親子共讀的時候做得更多的其實是藉此展示我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 也展現出我在思考時的批判性思維與論證。 或是也可以說我就是在示範讀書與思考的樂趣。 而這種樂趣是不會因為孩子學會識字就停止的。 其實要論唸書時所帶出的思考, 不管是廣度與深度,我都是唸不贏 AI 的。 但有一點我目前做得比 AI 好的就是: 展現讀書的樂趣。 情緒是會傳染的, 而目前人傳人的傳染力還是最強的, AI 再怎麼努力表達出喜悅,目前終究還是弱了一點。 傳染讀書喜悅的這件事,暫時無法代工。 正如同聖修伯里那句老話: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艘船, 不是先請大家去收集木材或是編織帆布。 而是先激起人們對浩瀚海洋的渴望。」 我也這麼覺得: 「如果你想要實現閱讀自動化, 不是先叫孩子學習識字, 而是要先激起孩子對思考與學習的渴望。」 如果要說思考與學習,可能太高太遠太抽象了。 但就表面行為而言, 我好像真的成功實現閱讀自動化了。 有一次晚上睡覺前, 我興致勃勃問小熊說要不要唸書給他聽。 小熊說不用。 後來他就自己跑去看書了…… 我只能說又失望又開心😂 前幾天看... 閱讀完整內容
[小狐熊週記] 20230417 努力修行的人,注定不可能戰勝享受修行的人 4月 17, 2023 最近時不時就會有人訝異於小狐熊怎麼認得那麼多字, 還以為我們是不是把小狐熊送去了什麼嚴格的學校, 逼著他們每天在水深火熱中學習認字。 我覺得這個訝異是很正常的,因為小狐熊才三歲。 三歲小兒不管是溜滑板、吊單槓、 還是琴棋書畫隨便哪一項來表現一下,都可以讓人覺得驚奇。 像我認得的字明明比小狐熊多了十倍還不只, 但早已沒有人訝異於我怎麼認得這麼多字。因為我已經三十多歲。 方仲永五歲的時候被視為神童,我想是因為他只有五歲。 五歲小兒非常容易做出超越期待的表現, 因為眾人對五歲小孩的期待並不高。 若將五歲神童同樣程度的能力放到二三十歲,也不過泯然眾人矣。 昨天一家四口在車上,小狐熊在後座突然開始討論起標點符號的用途 小熊:「句尾音拉得比較長的時候,可以用破折號。」 小狐:「如果句子還沒有講完的時候,可以用刪節號。」 他們這段對話確實讓我感到訝異。因為這個討論既正確又具體, 超出了我對小狐熊的預期。 但隨即想想,又覺得其實也沒那麼意外。 因為我們三個人過去確實一起花了數百個小時, 在故事書裡一次又一次地體驗了不同標點符號的運用。 因此小狐熊完全有充份的理由講出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錯的是我, 我對小狐熊的學習能力有著錯誤的期待。 ……我的期待太低了😆 作為一個讀書的人與一個寫作的人, 我對於標點符號有一種近乎潔癖的執著。 而當我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 這種對於標點符號的態度也就在我的故事賞析中顯露出來。 標點符號就是作品的一部份,如果閱讀時忽略了標點符號, 那體驗就是缺損的。所以我在講讀故事時, 對於標點符號的運用確實常有著墨。 小狐熊耳濡目染之下也就學會了基本的用法。 話說我前陣子借了一本書來研讀,書名是《一次搞懂標點符號》。 茲引述作者康文炳先生兩段我極為認同的文字如下: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它關乎寫作態度。 人們往往認為標點符號是「小技藝」, 但一位嚴謹的編輯人絕不能這麼想。好的寫作者了解, 標點符號可以協助自己釐清思緒,也讓讀者讀起來清朗明暢。 好的寫作者更知道,熟稔地運用標點符號,能控制讀者閱讀的速度, 從而營造出文稿的節奏感。 把標點符號的螺絲鎖牢、釘子釘好,也絕不僅是一種「小技藝」, 它關乎你對寫作的「態度」! 「我一直相信,好的寫作者必然是字斟句酌的,它對文字的選取、 擺置,有一種近乎潔癖的思慮,對標點符號也不可能大意。是的, 僅懂標點符號,不會讓你寫... 閱讀完整內容
[小狐熊週記] 20250602 父母無法總是跟在孩子身邊……至少無法總是跟在每一個孩子身邊 6月 02, 2025 小熊很喜歡騎腳踏車,三不五時就會詢問說「我們有機會去騎腳踏車嗎?」 前天剛好有個空檔,我帶著小狐熊,一大兩小總共三個人, 就一起去河濱公園租腳踏車騎。 但小狐熊騎車的速度與風格很難互相配合, 要是沿著河濱一路騎,很難保持三個人一起行動。 所以我就請小狐熊配合我,就在租車點旁邊的空地原地繞圈騎一騎就好了。 這樣我才有辦法同時定點照看兩個人。 正當我們租完車來到空地, 我正低頭要把滿手的小狐熊背包與水壺放好, 結果低下頭才不到 10 秒鐘就出事了…… 小熊騎車撞倒了另一個正在騎車的小女孩。 慌亂之間小熊還反射性的喊了聲對不起。 我連忙過去看看雙方有沒有受傷, 所幸看起來沒有大礙。 對方家長也在現場, 我也連忙道歉。 看起來我方肇責應該是100%,沒啥好討論的, 趕緊道歉比較重要。 後來對方先離開了現場, 我在原地安撫小熊。 然後又再帶著小熊專程去跟被撞到的小女孩再次道歉, 去之前小熊還哭著問說為什麼還要再說一次對不起,剛剛不是已經說過了嗎? 我解釋道歉不是當下只說一次就夠。 小熊也不抗拒,很勇敢地跟我一起再去找到對方,再認認真真的道歉一次。 我覺得小熊很勇敢,我也很勇敢。 如果只有我一個人, 我縱使滿懷歉意,可能也不敢當面再去口頭表達一次。 還好,對方的小女孩聽了小熊的道歉,也很有風度的說了「沒關係」, 是個很有家教的孩子呢! 我鬆了一口氣, 沒人受傷,和平收場, 這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對我跟小熊都是。 驚魂過後, 我開始復盤下一次道歉要怎麼做得更好, 於是我就跟 ChatGPT 討論了一下。 (討論對話: https://chatgpt.com/share/683d36cb-738c-800e-b195-123d34428daf ) 他給了我一個家長的道歉逐字稿 不好意思,真的很抱歉,我家孩子騎腳踏車不小心撞到您家的孩子。 我非常關心對方的狀況,有沒有需要我先陪同就醫或者協助處理? 真的對不起,讓您們受驚嚇,也造成困擾。 我也會好好跟我家孩子說明,讓他知道應該注意安全和尊重別人。 如果有需要後續協助或賠償的部分,請您放心,我一定會負責任處理。 這是我的聯絡方式(提供電話或簡訊方式),隨時跟我說。 再次跟您道歉,真的很抱歉! 也給了我一個孩子的道歉逐字稿 對不起,我剛剛騎車不小心撞到你,真的很抱歉。 我不是故意的,以後我會更小心。 希望你沒受傷,如果有...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