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50616 從火鍋桌到人生路口:週末早晨的抽象思考練習

圖片
  禮拜六早上,小狐又在拖拖拉拉鬧脾氣了。 我把他抱過來, 開始跟他講人生路上的比喻。 「我們每天都要做很多很多選擇, 每一次做選擇的時候,就好像站在一個分叉路口,決定要走哪一條路。 選擇不同的路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像現在你也有兩條路, 右邊這條路是趕快把該做的事做完, 左邊這條是拖拖拉拉慢慢做。 如果你選擇右邊這條路走下去, 待會看到的風景可能就是一些玩具、一些書、還有一些可以抱抱的時間」 我用手在空氣中比畫著右邊這條路,繼續說下去。 「如果你選擇左邊這條路走下去, 會看到的風景可能就是到了我們要出門時,你事情都還沒做完, 大家氣急敗壞一直催促你快一點快一點, 你也覺得很不開心, 然後也沒有時間可以抱抱……」 「要選哪一條路是你自己可以選的, 不管別人跟你說要走哪一條路,你都可以自己決定。」 這個比喻需要一點抽象思考的能力, 我之前好像還沒講過。 這次時機成熟了,立刻抓住小狐輸出一波。 小狐好像真的聽懂了,而且好像什麼開關突然被打開了, 整個早上的自我管理能力突然變得爆炸高。 而且不僅僅是出門前的行為, 禮拜六一整天下來,小狐都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成熟表現。 我在講選擇道路的比喻時, 想要特別強調的是 proactive 和 forward-looking。 你必須主動做出選擇, 否則隨著時間的推進,你終將會被推向某個結局。 選擇的權力與責任,都掌握自己身上。是謂 proactive。 那要怎麼選擇道路呢? 你必須先遙望一下這條路會通向哪裡, 對於沒走過的路,得靠前瞻性的眼光來做出判斷。 是謂 forward-looking。 我其實也不知道是這一天剛好抽中 SSR 的小狐, 還是我真的教得太好, 小狐這一天不管是在吃飯的時候或是逛街購物的時候,都做出了無可挑剔的表現。 甚至連數學能力都變得特別厲害。 --- 當天我們中午去吃火鍋, 剛好又坐到跟上次來這家店時的一樣的桌位。 只是雖然是同一桌, 我們四個人的相對位置並不完全一樣。 我便提出了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每一次來這一桌都坐不一樣的位置, 那總共要幾次才會把所有坐法都坐過一次呢?」 小熊答四,小狐答四乘四,沒有人答對。 照慣例,我從來不給答案,我也不給過程。 我都是繼續再問下一個問題: 「那如果是兩個人,坐兩個座位,要幾次可以坐完呢?」 「兩次」小狐秒答。這太簡單了。 「那如果是三個人,坐三個座位,要幾次...

[小狐熊週記] 20250609 生活小雜記

圖片
 本週來寫幾篇小雜記。 生活小廢話 前兩天,我隨口出了一個四則運算的生活應用題, 滿擬可以難住小狐熊兩三分鐘。 結果小狐用心算直接答對了, 速度跟正確性都超過我的預期。 小熊還補充說明了計算的原理與過程, 口語邏輯的嚴謹程度也超過我的預期。 題目本身當然是極為簡單的, 只是我沒有預期到會被通透秒殺。 我不禁感嘆道「看來我真是太小看人類了啊!」 小狐說「你說小看人類,那你也小看自己嗎?」 我說「有沒有可能我是外星人呢?」「那外星人算是一種人類嗎?外星球的人類,簡稱外星人,可以說是人類嗎?」 小狐說「地球人也可以說是一種外星人,因為對外星人來說,地球人就是他們的外星人。」 我說「哦哦,我們就是外星人的外星人」 小熊說「外星人的外星人,也可能是別的外星人,不一定是地球人!」 我說「嗯~是的沒有錯,小熊你考慮得相當周詳!」 三個人講一堆廢話,就是我們的日常。 思想審查 前幾天我又借了好幾本書, 包含了一本亞森羅蘋和一本笑話集。 亞森羅蘋是應小狐的要求幫他預約的, 笑話集則是我特地預約的,因為我想要讓小狐熊也學習一下:哪些言行會被一般人類視為笑話。 我原本還以為比起亞森羅蘋來說,笑話集會更適合小孩閱讀。 但我錯了,我才翻了幾頁, 就覺得裡面盡出一些低級笑話。 連忙把這本書收起來不給小狐熊看。 是的,我就是在做思想審查! [小狐熊週記] 20240708 進行思想審查,應該是所有學齡前孩童的父母所不可避免的責任吧 煩人的志工 上禮拜帶小狐熊去國立台灣圖書館, 我在教小狐怎麼根據分類號找到文學裡的西方文學裡的法國文學裡的亞森羅蘋。 其實在圖習館找書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一種演算法。 直接先從某個走道進去,如果該排書架的分類數字太小,就往大的方向走,如果該排書架的分類數字太大,就往小的方向走。 總會找到。 就在我跟小狐在書架間走來走去的時候, 圖書館員看到我們在找書,就很熱心地跟我們說「小孩子的書在一樓哦!」 我也就客氣地回了聲「好的,謝謝。」 然後跟小狐繼續找法國文學區。 可能是我們找得太慢了, 沒多久,圖書館員又來講了一次「小孩子的書在一樓,青少年的書在另一區哦」 我就又禮貌性答應了一下說知道了。 後來我們終於找到法國文學區了,架上果然有一大堆來自各家出版社的不同版本的亞森羅蘋。 正當我們在品評研究不同出版社的差異, 那個熱心的圖書館員又來了,問我們到底要找什麼,為什麼不肯...

[小狐熊週記] 20250602 父母無法總是跟在孩子身邊……至少無法總是跟在每一個孩子身邊

圖片
  小熊很喜歡騎腳踏車,三不五時就會詢問說「我們有機會去騎腳踏車嗎?」 前天剛好有個空檔,我帶著小狐熊,一大兩小總共三個人, 就一起去河濱公園租腳踏車騎。 但小狐熊騎車的速度與風格很難互相配合, 要是沿著河濱一路騎,很難保持三個人一起行動。 所以我就請小狐熊配合我,就在租車點旁邊的空地原地繞圈騎一騎就好了。 這樣我才有辦法同時定點照看兩個人。 正當我們租完車來到空地, 我正低頭要把滿手的小狐熊背包與水壺放好, 結果低下頭才不到 10 秒鐘就出事了…… 小熊騎車撞倒了另一個正在騎車的小女孩。 慌亂之間小熊還反射性的喊了聲對不起。 我連忙過去看看雙方有沒有受傷, 所幸看起來沒有大礙。 對方家長也在現場, 我也連忙道歉。 看起來我方肇責應該是100%,沒啥好討論的, 趕緊道歉比較重要。 後來對方先離開了現場, 我在原地安撫小熊。 然後又再帶著小熊專程去跟被撞到的小女孩再次道歉, 去之前小熊還哭著問說為什麼還要再說一次對不起,剛剛不是已經說過了嗎? 我解釋道歉不是當下只說一次就夠。 小熊也不抗拒,很勇敢地跟我一起再去找到對方,再認認真真的道歉一次。 我覺得小熊很勇敢,我也很勇敢。 如果只有我一個人, 我縱使滿懷歉意,可能也不敢當面再去口頭表達一次。 還好,對方的小女孩聽了小熊的道歉,也很有風度的說了「沒關係」, 是個很有家教的孩子呢! 我鬆了一口氣, 沒人受傷,和平收場, 這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對我跟小熊都是。 驚魂過後, 我開始復盤下一次道歉要怎麼做得更好, 於是我就跟 ChatGPT 討論了一下。 (討論對話: https://chatgpt.com/share/683d36cb-738c-800e-b195-123d34428daf ) 他給了我一個家長的道歉逐字稿 不好意思,真的很抱歉,我家孩子騎腳踏車不小心撞到您家的孩子。 我非常關心對方的狀況,有沒有需要我先陪同就醫或者協助處理? 真的對不起,讓您們受驚嚇,也造成困擾。 我也會好好跟我家孩子說明,讓他知道應該注意安全和尊重別人。 如果有需要後續協助或賠償的部分,請您放心,我一定會負責任處理。 這是我的聯絡方式(提供電話或簡訊方式),隨時跟我說。 再次跟您道歉,真的很抱歉! 也給了我一個孩子的道歉逐字稿 對不起,我剛剛騎車不小心撞到你,真的很抱歉。 我不是故意的,以後我會更小心。 希望你沒受傷,如果有...

[小狐熊週記] 20250526 我不鼓勵孩子看書,我禁止孩子看書。

圖片
  前陣子聽朋友說他在公司內部負責打造學習文化, 一直用力鼓勵大家上 Coursera 課程平台去學習 。 而且公司還很佛心地幫大家採購了看到飽的 Coursera 的帳號, 幾乎所有的付費課程都能免費無限觀看。 哇,這麼划算,員工們還不看爆嗎? 是的,大家還真的沒什麼在看。 這麼讚的東西免費放送,難道大家不想要嗎? 是的,大家還真的不什麼想要。 --- 我毫不意外, 人性本就如此XD 於是我跟這位朋友分享了我們家的故事: 眾所周知,小狐熊非常愛看書, 常常一有空檔就跑去看書。 雖然兩個人的書籍品味已經不太一樣, 但兩個人都非常愛看書。 那你猜我是用什麼手法在鼓勵他們看書的? - 每天習慣性口頭提醒「要不要看書呀」 - 用力宣傳看書的好處 - 如果看到他們在看書就大力稱讚之 - 每看書30分鐘就發放10元 以上每一項,我一項都沒有做😆 我的手法是:把看書這件事營造成一種特權與好處。 所以我沒有特意鼓勵小狐熊看書, 相反的, 我禁止他們看書: - 沒把該做的事做完就不准看書 - 沒有收好玩具就不准看書 - 沒有洗好澡就不准看書 - 沒有把書收拾整齊就不准看書 我講的句型都不是「你只要去看書,就可以xxxxxx。」 我講的句型都是「你如果沒有xxxxxx,就不可以看書!」 「你沒把事情做好,就沒資格看書!」 在這樣多重禁止之下,看書就變成一種很珍貴的享受,得來不已,須得把握珍惜。 --- 這個心理手法當然也不是我發明的,而是自古人性如此, 我只是從 18 世紀的普魯士王國借了一點靈感。 話說 18 世紀當時馬鈴薯剛引入歐洲不久,被普遍視為「奇怪又難吃的地下塊莖」。 農民們對它極度排斥,覺得這東西長得像地底妖物,不肯種也不肯吃。 腓特烈大帝很焦急。因為馬鈴薯其實營養豐富、容易種、抗旱, 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在戰亂與飢荒頻仍的年代,是保命糧食的完美選擇。 但人民根本不買單。 他沒選擇強迫百姓種植,也沒拿出獎勵鼓勵。 反而施展了一招精準的行為心理學: 他下令在王宮旁建了一片「皇家馬鈴薯園」 並宣稱這是國王的珍貴作物,禁止平民私自栽種或食用。 更妙的是,他還安排衛兵駐守,但下達暗中不得真正嚴防的命令。 讓衛兵「假裝看守鬆散」,默許農民來偷。 正因為被禁止,大家就更好奇、更想要。 沒多久,農民開始偷偷種馬鈴薯、偷吃馬鈴薯, 這場「地下馬鈴薯風潮」反而讓這個作物快速...

[小狐熊週記] 20250519 小狐熊再造人生新紀錄

圖片
  過去這一週,小狐熊創下了一個人生新紀錄! 因為狐熊媽媽上禮拜天開始離家出差, 直到禮拜五晚上才回來,整整六天。 小狐熊從出生以來,從來沒有跟媽媽分開這麼久過! 此次分離六天,是個全新紀錄! (倒是曾經跟我分開長達兩週,因為去年他們去日本玩,我在台灣過了兩週單身的日子。) 不過小狐熊已經不是小寶寶了,他們已經六歲了。 六歲的小狐熊有很多議題要處理, 但早已沒有「分離焦慮」這件事。 媽媽不在的這段時間,我們都調適得很好。 除了一些些搞笑小失誤😆 --- 媽媽不在家的第一天, 小熊跟我說,他上學帶的三個碗,使用到第二個的時候, 打開來發現裡面竟然沒有附餐具😮 還好,小熊運用了靈活的思考, 直接打開第三個碗,預借了裡面的湯匙。 他說「反正當日第三個碗的餐點是不需要湯匙就可以吃的點心。 」 後來我們回到家一看, 發現原來湯匙還躺在洗碗機裡。 除了一點點小插曲之外, 大致上堪稱順順利利。 禮拜二小熊搞丟了他的水壺, 沒有人罵他。 我們從家裡找出了另一個備用的,一直用到今天。 禮拜四晚上小狐吐髒了他的床單, 沒有人罵他。 我們拆換了乾淨的床單,繼續上床睡覺。 --- 過去這週間五天的晚餐, 禮拜二四是吃外食, 禮拜一三五是我開伙下廚。 而這又是小狐熊本週創下的另一個人生成就: 食用爸爸的料理。 蛤?這為什麼也是一個人生成就? 因為小狐熊出生以來,我從來沒有煮東西給他們吃過。 (用熱水泡奶應該不算) 其實在我單身的日子或是在歐洲唸書的時候, 都非常習慣自己下廚。 還好多年功夫並未擱下。 這幾天我都輕輕鬆鬆就把全家人的晚餐準備好了~ 只是我的料理手法非常簡樸, 就是把全部的食材都一起大鍋煮。 而且不加鹽不加油、不添加任何調味料。 全憑食材天然原味。 我自己數十年來都是這般吃法,也都吃得很開心。 沒想到的是,小狐熊這三天也都吃得很開心。 三個人三個晚上,通通吃到碗底朝天,一滴不剩。 除了蝦子尾巴,啥都不剩。 能接受這種口味,應該不是後天的飲食習慣使然, 因為他們從來沒嚐過我這種無調味料理法。 或許,這就是遺傳(?) --- 現在看到一打二的父母, 如果是照顧三歲以下的孩子,我的敬意仍然會油然而升。 但對於照顧五六歲以上的,我就只覺得「還好吧,這有很辛苦嗎?」 因為五六歲的小孩,已經能夠自理很多事情了,照顧起來沒那麼辛苦了。 ……啊,好吧,其實還是很辛苦的。 過去這一週,...

[小狐熊週記] 20250512 令人頭疼的孩子,造就幸福快樂的孫子?

圖片
  前幾天有一個小孩不小心擊發了一支乾粉滅火器, 而我剛好就坐在旁邊最近的位置, 那個音效與粉塵首當其衝, 我其實當下沒有看到好好放在角落的滅火器怎麼會無端噴發出來, 但我不用看也料想得到。 因為我小時候也幹過一樣的事。 我印象很深, 當時我拿著拖把一邊把滿地的粉末拖乾淨,一邊心想「原來滅火器裡面的粉末是粉紅色的啊」 我有被罵嗎? 記憶中好像沒有。就自己負責擦乾淨就好。 就因為自己幹過一模一樣的蠢事, 所以在擊發滅火器這件事上,我的容忍力異常的高。 把湯灑在桌上不可以,不過把滅火器噴滿地沒關係。 我預期今天如果擊發滅火器是我家小狐熊, 我可能也不會罵他。 就請他自己擦乾淨就好。 --- 前幾天帶著小狐熊去打保齡球, 小狐熊看到球竟然會自動從一個洞裡送回來,就問說如果把球再推回那個洞裡會發生什麼事。 而狐熊媽媽跟小狐熊說可以自己去試試看。 我嚇了一跳, 因為這不像是狐熊媽媽會說的話。 若事前要我預測的話,我猜狐熊媽可能會喝斥說 「有人叫你把球推回去嗎?沒有的話就不要做這種事!」 因為推球回去這件事,讓我想到自己小時候嘗試逆行電扶梯的行為, 這肯定會被喝斥的啊,沒想到狐熊媽竟然說可以試試看。 雖然「玩保齡球電扶梯」跟「真人玩電扶梯」,危險等級根本完全不一樣, 但是如果小狐熊問我,我應該是會阻止小狐熊的。 我的論點是:「雖然這個風險不高,但是要養成避開危險的習慣才行。」 後來我跟狐熊媽媽一聊才發現, 原來是他小時候也做過把保齡球推回去這檔子事。 哈哈,其來有自啊。 --- 觀察到這幾個案例, 我突然覺得小狐熊現在就算做一堆奇奇怪怪的行為, 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他們將來就會對自己的小孩異常地包容。 不管小孩做了什麼蠢事, 小狐熊都可以心懷大度地想「這個也還好嘛!不就跟我小時候一樣嗎XD」

[小狐熊週記] 20250505 在孩子身上打造閱讀自動化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即使孩子已識字,我仍堅持唸書給他聽」 我立刻就被這個標題打中了! 因為小狐熊也已識字, 但我在堅持唸書這件事上遇到一些困難,想知道作者怎麼克服的。 但我讀了文章第一段, 才發現自己根本會錯意了。 這篇文章講的是:孩子想聽父母唸書,但父母懶得唸,孩子也就不閱讀了。 癥結點在於「孩子想,父母不想」 但我的面臨的困擾是:我想要唸書給孩子聽,但孩子寧可自己看書也不想要我唸。 癥結點在於「父母想,孩子不想」 情況正好相反, 所以這篇文章對我來說幫助不大😅 不過這篇文讓我意識到了在「親子共讀」這件事上, 原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出發點。 第一種是這篇文中有提到的:「多數家長在孩子幼兒時,願意唸繪本給孩子聽;等孩子上小學識字後,就不念了。」 我感覺這種家長視唸書為一種代工: 孩子做不到的事,暫時由父母代勞。 所以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就由父母幫忙唸出來。等到孩子識字了,父母也就順理成章、工成身退。 但我是另外一種家長。 在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的目標從來沒有放在識字上。 我的野心更大,我想實現的是閱讀自動化。 因為把字唸出來這件事,用點讀筆就做得到了。 甚至現在直接拿隻手機開個鏡頭,就可以幫你把書上的文字都辨識出來並唸出來。 但比起代工唸書,我在親子共讀的時候做得更多的其實是藉此展示我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 也展現出我在思考時的批判性思維與論證。 或是也可以說我就是在示範讀書與思考的樂趣。 而這種樂趣是不會因為孩子學會識字就停止的。 其實要論唸書時所帶出的思考, 不管是廣度與深度,我都是唸不贏 AI 的。 但有一點我目前做得比 AI 好的就是: 展現讀書的樂趣。 情緒是會傳染的, 而目前人傳人的傳染力還是最強的, AI 再怎麼努力表達出喜悅,目前終究還是弱了一點。 傳染讀書喜悅的這件事,暫時無法代工。 正如同聖修伯里那句老話: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艘船, 不是先請大家去收集木材或是編織帆布。 而是先激起人們對浩瀚海洋的渴望。」 我也這麼覺得: 「如果你想要實現閱讀自動化, 不是先叫孩子學習識字, 而是要先激起孩子對思考與學習的渴望。」 如果要說思考與學習,可能太高太遠太抽象了。 但就表面行為而言, 我好像真的成功實現閱讀自動化了。 有一次晚上睡覺前, 我興致勃勃問小熊說要不要唸書給他聽。 小熊說不用。 後來他就自己跑去看書了…… 我只能說又失望又開心😂 前幾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