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熊週記] 20251110 小狐熊出生後,我變得愈來愈富有。
最近看到一個關於「請用不直接說出來的方式,讓我知道你很富有」的討論。
其中一則回覆來自 Notion 共同創辦人 Akshay Kothari :
「Every morning, I wake up grinning, itching to tap dance to work. Every evening, I’m racing home, giddy to be with my family.」
(每天早上我都笑著醒來,迫不及待地想蹦蹦跳跳地去上班;而且每天晚上都急著回家和家人開心團聚。)
不約而同,
知名創投公司 Thrive Capital 創辦人 Josh Kushner 也曾說他的人生目標不是創投的財務績效,
而是「the goal of life is to be excited to go to work and excited to go home」
(早上期待去上班,晚上也期待回家 )
有些人對這種言論的評論是:
他們這些喜歡用非錢財的東西來定義「富有」的人,
還不是因為他根本就是有錢人。
大概是這個概念:

但如果是由沒錢的普通人來表態說:
「工作的意義不是只在賺錢而已!」
「好好陪伴家人比賺錢更重要!」
恐怕也有人說:
啊你還不是就是因為沒錢才只好這樣說來安慰自己,
自己得不到錢,就說錢不重要,自欺欺人嘛。
我覺得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
不過最真確的道理應該是
「富不富有這件事,自己說了算。」
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算是一個富有的人,
但若是以「早上期待去上班,晚上也期待回家」這個標準來看,
我覺得我幾乎達成了。
但其實不應該說是「我達成的」,
因為能不能期待上班,以及能不能期待回家,
很大一部份是取決於同事與家人,
不是光靠我自己就可以達成的。
我可能只是運氣比較好,
能夠遇到這些這些好同事與好家人。
現在下班回家確實都帶著一種期待的心情,
期待回家和我可愛的家人團聚。
期待進門時,小狐熊看到我會說「Hi~爸爸」
期待狐熊媽媽準備的一桌好菜,
期待幫小狐熊檢查學校功課,
期待跟家人一起聊天,一起聊聊今天有趣的事,
聊聊彼此今天是不是也有端正自己的品格😆

聽起來真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啊。
不過我還記得以前不是這樣的。
前幾年回家的時候,還沒靠近家門就會開始感到害怕。
因為有時候在門外就可以聽見狐熊媽媽在爆罵,
有時候則是聽見小狐熊在爆哭,
有時候兩者都有。
那時候真的好累,
體力也累、心也累。
覺得還是上班比較快樂。
家庭生活簡直榨乾我的精力。
不過現在苦盡甘來之後。
家庭生活已經可以是我的充電站了。
因為小狐熊從原本只純消費、不生產的小寶寶,
長大變成可以產生價值的人了。
什麼樣的價值呢?
現在的小狐熊,
可以提供我資訊上的價值,教我一些我不懂的東西或我不會的技能,
也可以提供我情緒上的價值,講一些好笑的笑話給我發笑。
前幾年的投資,現在終於開始產生回報了,
方覺生養小孩是一件值得的事。
意即不用等小孩真的產生經濟回報才能算是開始回本,
而是當小孩可以產生情緒價值的時候就開始了。
有些比較愛小孩的人,可能在小孩甫一出生就能夠覺得一切都值了。
他們光是看著小孩的臉,就能感受到情緒價值。
但我個人無法,
我覺得小狐熊在還不會講話的時候,我從他們身上都得不到什麼回報。
就我純粹在進行體力勞動與情緒勞動,付出了一大堆,卻沒什麼收獲。
我是到小孩可以跟我產生智識上的交流後,
才覺得有真正產生情感。
畢竟血緣是沒有情感的,累積相處才有。
幫小狐熊把屎把尿,聽小狐熊大哭大鬧,是不會累積什麼好感的。
但是一起討論數學、一起溜直排輪、一起拉小提琴、一起轉魔術方塊、一起騎腳踏車,就很開心~
小寶寶時代的小狐熊,令我感到貧窮,
小學生時代的小狐熊,令我感到富有😆
留言
張貼留言